有一天,孟子突然心血來潮要和大家討論「伯夷和柳下惠當官的風格」孟子看了看大家都沒有意見,他馬上站起來,走到大家面前慢慢地說:「伯夷是一位有潔癖的人,他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不隨便和別人成為好朋友,不是他理想中的朋友,他是不會跟他說一句話的;同樣的,如果不是他理想中的國君,他是不會為這種國君做事的。在他的觀念中,為這種國君做事,好像穿著莊嚴的禮服,戴著禮帽走在骯髒的泥土路上,深怕會被骯髒的泥土弄髒了一樣;如果很不幸的遇到這種國君,他就會馬上離開,連多待一秒鐘也不能。」

        孟子又接著說:「伯夷就是這種人,即使有一些諸侯曾經用優渥的條件和感人的言詞想要招聘他,他也都拒絕了,你們知道他拒絕這些諸侯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嗎?沒有別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伯夷把這些諸侯當成是泥土或炭灰,深怕跟他們在一起,會被他們弄髒,所以只好避他們遠遠的。」

        孟子看了看大家不說話,又滔滔不絕的說:「然而,柳下惠卻是另一種類型的人:不覺得侍奉惡君是一種恥辱;也不會因為自己官位小,就覺得自己很卑微;再朝廷中擔任官職時,更會盡心盡力的為國君做事。如果有一天他被國君冷落了、遺棄了,心裡也不會產生怨恨;如果有一天他處在困境中,他的眉頭更不會皺一下,他會坦然的面對。所以他常常對別人說:『你是你,我是我,即使你一 絲不掛、赤裸裸的在我身旁,也影響不了我,更不用說會迷惑我。』」

        「柳下惠是一位圓融隨緣的人,他可以和各種人相處得極為融洽;別人要他留下來,他就會留下來;別人要他離開,他也能瀟灑的離去。柳下惠就是這種人啊!」

        當孟子分析完伯夷和柳下惠的行事風格以後,他最後也為他們二人下了最後結論:「伯夷雖然是自命清高,相對的就表現出他是一位『心胸狹窄』的人;柳下惠雖然圓融十方,相對的也呈現出他是一位『不夠莊嚴穩重』的人。『心胸狹窄』、『不夠莊嚴穩重』都不能算是君子!」

 

本篇故事出自於《孟子.公孫丑上.第九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嚞讀經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