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一天,孟子和學生討論了一個很嚴肅的主題:捨生取義,他用很嚴謹的態度、適切的言辭與祥和的口氣,詳詳細細的分析,學生也專心致志的聽著。

        孟子說:「是我所喜歡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歡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擁有,我寧願捨去魚,而選擇熊掌。生命,是我所珍惜得;義理,也是我所珍愛的,如果一定要做選擇的話,我會選擇義理,願意為堅持義理而犧牲寶貴的生命。」孟子先做了一個開頭,學生只是靜靜的聽著,一點聲音也沒有。

        孟子又接著說:「為什麼我在面對必須做選擇時,會為了堅持真理而願意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呢?因為我堅信宇宙間的真理,以及人的品格、節操和尊嚴,這些都是比生命重要的。」

        孟子再進一步解釋:「生命是實現所有理想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了生命,所有的財富和夢想,也會跟著消失得無影無蹤,一切的事物都會變得沒有意義!因此生命對每一個人而言,都是最重要的。然而,生命會隨著時間的消失,而逐漸的老去,最後走向死亡,這種生命型態又有何意義呢?」

        「在有限的生命歷程中,最重要的事,不是在於生命的長短,而是在於如何使生命發光發熱、留下典範在人間!為了能夠使有限的生命發光發熱,我們就必須重視人的品格、節操與尊嚴;因為品格、節操與尊嚴可以使人的生命發光發熱;生命會隨著時間逐漸老去,人的品格、節操和尊嚴,卻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褪色,反而會隨著時間而流傳久遠!」

        孟子看了看學生的表情,又繼續說:「生命與品格、節操和尊嚴往往是不能同時擁有的,如何抉擇完全在於每個人的價值觀。因此,品格、節操和尊嚴,常常是在面臨重大關鍵、取捨兩難的時候彰顯出來!」

        孟子怕學生不能深刻的領會,就舉例子加以說明:「有一個行乞的人,他已經很久沒吃飯,餓得奄奄一息了,再不吃飯的話就會餓死!如果施捨東西給他的人,用輕蔑的態度對待他,或是用腳踐踏那些食物,這位行乞的人因為有『羞恥心』,堅持『人的尊嚴』,他寧願選擇『人的節操和尊嚴』,也不願意為了苟活殘存而踐踏自己的人格。從這位乞丐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即使是一位很卑微的人,他也會堅持自己的人格和尊嚴;即使是一位很卑微的人,在一個很艱困的環境中,他還是會認為人的節操、人品和尊嚴比活命更重要。」

        「可是......」孟子稍微停頓了一下,看了看四周,嘆了一口氣說:「......,有一些人不愁吃穿,生活還算過得去,然而當慾望、權勢、名利、豪宅、美女和金錢擺在眼前時,他們就放棄了人格、操守、尊嚴和義理,良心的自主性泯滅了、生命的價值觀混淆了;他們所追求的是:慾望、權勢、名利......。」

        「人格、操守和尊嚴,經由良知而顯露出來;人選擇了人格、操守和尊嚴,生命就會發光發熱;生命有了光和熱,生命就有了意義和價值,如何使生命有意義和價值,完全在於每個人不同的抉擇,因為每個人都有上天賦予的良知良能─仁,不是只有『行道的人』才有。」

        孟子又再強調一次「生命,是我所珍惜的;義理,也是我所珍愛的;如果一定要在生命和義理這兩項中做選擇的話,我會選擇『義』,寧願為堅持『義』而犧牲寶貴的生命。」

        孟子說到這裡時,四周一片靜默,學生個個專注的聽著,周遭瀰漫著正義凜然的氣氛......。

 

本篇故事出自於《孟子‧告子篇上‧第十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嚞讀經幼兒園 的頭像
    經嚞讀經幼兒園

    立祥雙語讀經幼兒園

    經嚞讀經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