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字固然可以表情達意,但也有言不盡意、紙短情長的時候,甚至過多的語言,也未必能溝通,老子故謂:「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道德經‧第五章》〉

        有一位做母親的,苦於與她那上中學的兒子不能溝通。她苦口婆心地與他交談,卻總是沒有效果。

        有一天,兒子又在學校惹了事,這位母親卻突然喉嚨發炎,失去了聲音。當她拉著孩子的手與他面對面坐下來時,她急啊!氣啊!可是當下卻說不出一句話,她只是緊緊地把孩子的手握在手心裡,握了很久、很久。

        第二天,兒子對母親說:「媽媽,您昨天什麼也沒說,但我什麼都明白了。」

        出乎意料的結果,母親熱淚盈眶。

        同樣出人意料的是:某電視台拍一部有關軍隊的專題片,那解說辭幾經修改,都不盡人意,好不容易才定稿。

        播出那天,螢幕上萬人方陣變換隊形行進時,不知是什麼緣故,錄製好的充滿激情的解說辭,卻沒有播放出來,只剩下嚓、嚓、嚓的腳步聲。它是如此統一而堅定,如同地平線上走來的一個巨人。

        這個節目播出後,當即收到專家與觀眾無數的回饋:怎麼想出來的,太絕了!此時,無聲勝有聲。

        鵬鵬的〈母愛無言〉的短文,也發人深省。有一位遊子探親期滿離開故鄉,母親送他去車站;在車站,兒子旅行包的拎帶,突然被擠斷了,眼看就要到發車時間,母親急忙從身上解開褲腰帶,把兒子的旅行包紮好;解褲腰時,由於心急又用力,她的臉都漲紅了。兒子問母親:「怎麼回家呢?」母親說:「不要緊,慢慢走。」多少年來,兒子一直把母親這條褲腰帶珍藏在身邊。多少年來,兒子一直在想:他母親沒有腰帶是怎樣走回幾里路外的家的?

        另一則是探監的日子裡,有一位來自貧困山區的老母親,經過乘坐驢車、汽車和火車的輾轉旅途,探望服刑的兒子,在探監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親給兒子掏出用白布包著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經炒熱了,老母親全嗑好了,沒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頭。

        服刑的兒子接過這堆葵花子仁,手開始抖。母親亦無言語,撩起衣襟拭眼。她千里迢迢探望兒子,賣掉了雞蛋和小豬,還要節省許多開支,才湊足路費;來前,在白天的勞碌後,晚上在煤油燈下嗑瓜子,將嗑好的瓜子仁放在一起,看它們像小山一點點增多,沒有一粒捨得自以吃,十多斤瓜子嗑亮了許多夜晚。

        服刑的兒子垂著頭,做為身強力壯的小夥子,正是奉養母親的時候,他卻不能。在所有探監人當中,母親的衣著是最襤褸的。母親一口一口嗑瓜子,包含千言萬語,蘊藏慈暉的母愛;此時,兒子「撲通」地跪在母親跟前,他懺悔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嚞讀經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