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人在世上,對於看不慣、不順心的事情,總是妄加批評,哪天自己也碰上了同樣的情況,卻毫不自知。

        一位哲學家在海邊觀海,目睹一艘船遇難,船上的水手與乘客全部溺斃,無一倖免。他痛罵上蒼,如此不講理,只因為有一位罪犯正好乘坐這艘船,竟然讓偌多的無辜者受害。

        當他正沉迷於這種思想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給一大群螞蟻圍住,原來他站的位置離螞蟻窩不遠。那時,有一隻螞蟻爬到他身上,並且叮他一口,他立刻用腳踩死所有螞蟻。

        這個時候天神現身了,並用祂的柺杖敲著哲學家說:「您既然以類似上蒼的方式,去對待那些可憐的螞蟻,難道您還夠資格去批判上蒼的作為嗎?」

        這種事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不是「以偏概全」,就是「苛以待人,寬以律己」。我們對寓言中的上蒼及哲學家的作為,一定深不以為然,可是,一旦我們也成為當事人時,往往也會不小心地觸犯了上述二項禁忌。

        例如看到一位員工經常加班,另一位則每天都準時下班,管理者常常以看到的景象,依照自己的思考模式,加以論斷,認定準時下班者配合度不夠,工作不夠敬業……,然而,事實未必然,常加班的員工可能在上班時間打混摸魚,工作未能如期完成,只好加班來完成,也有可能是工作方式不對,工作量分配不均……,身為管理者有必要時時提醒自己,深加檢討。

        此外,苛以待人,寬以律己,是員工最厭惡的主管類型之一,管理者標準不一,不能以身作則,反而是以放大鏡來看待員工的作為,容易造成管理上的衝突,致使員工會有「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心結,或者「上行下效」,毫無作為可言。管理者就是表率,言行要謹慎,當您用放大鏡看別人,卻放縱自己的同時,員工亦必定拿放大鏡來看待您,其中會產生的衝突可想而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嚞讀經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