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確是一面鏡子,多看歷史故事,可悟出人生的許多哲理。
話說晉獻公想借道虞國,以便攻打禠國,就找來荀息商量計策。
荀息說:「把家傳的名璧與名馬贈給虞國,虞國一定會讓路給我們。」
「但名璧與名馬都是我的寶貝,萬一對方收了東西,卻不讓路,我又如何是好呢?」晉獻公說。
荀息說:「如果對方不借路給我們,就不該收下這些東西,既然收了東西,就會讓路的。玉璧只是從內倉移到外倉而已;馬也只是從內側馬牽到外側馬而已。」
於是,獻公命荀息帶這兩樣寶貝去交涉,虞公對禮物十分鍾情,只要接受晉國的要求,虞國的大臣宮之奇出來阻攔,說:「不可以收。對我國來說,禠國就像唇一樣 ,唇亡則齒寒。如果我們借路讓晉國滅了禠國,它下一個目標就是我們。」
虞公被寶貝迷了心竅,收下禮物,讓路給晉國,不出宮之奇所料,晉國在滅了禠國後,順勢把虞國也滅了。
虞公貪圖名璧與名馬,到後來卻丟掉自己的江山。「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這種現象乍想來難以發生,在實際生活中卻屢見不鮮。肇因於人類的貪心,總是割捨不掉自己的既得利益,對於蠅頭小利的執著,導致失去了更大的利益。
名馬與名璧價值連城,但與大好江山相比,就微不足道了。不過總是有人捨財寶而得江山,也總是有人為財寶而丟江山。
曾經有過這麼一篇歷史故事,有一位宰相很喜歡吃魚,百姓都知道這一件事,也都爭相送魚給宰相,但是宰相對百姓所贈的魚一概不收,宰相的論點是:「我收了百姓的魚,就是貪污,一旦傳到皇帝的耳中,認為我是一位貪官污吏,把我免職了,我再也沒魚吃了,我現在當了宰相,何愁沒魚吃呢?」「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種人永遠不會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