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養我們的孩子,是現今父母、師長最頭痛的問題,所以才有人說父母親新手上路,第一個孩子照書養,第二個孩子照豬養。學校在開學後舉辦懇親會,做親師溝通,就有家長急著問我孩子的學習成長情形,試想老師剛接班級二十來天,而父母親跟孩子朝夕相處少說也有二千天以上,如果父母親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又怎能期望學校老師?

        二十一世紀,由於少子化的關係,父母容易溺愛孩子,養成孩子「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性,孩子四肢不動,五榖不分(吃米不知米價)。有人暱稱我們的下一代是草莓族─中看不中用,如同草莓一般,外表好看,可是用力一捏就壞了,新一代年輕人挫折忍受度偏低。

        教育中存在一個普遍的現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迷思,重視成績導向。其實,讀書是一輩子學習的事,而不是贏在起跑點上,三百六十五行,行行都可出人頭地。

        在社會中大多數人的觀念:重理工、輕人文。這種重物質,一切向錢看,最後極可能導致贏得世界,失去自我,出現了一種新新人類、新族群─科技野蠻人,缺乏人文素養。

        教育是國家百年大計,是提升國民水準,改造社會風俗的治本方法。因此,在兒童童年給予妥善的照顧和教育,可以有效減少孩子長大犯罪發生的可能。

        現今台灣社會父母管教方式,約有以下三種類型:

1.嚴厲型:這種父母比較強勢,規定子女不准做這、不准做那,屬於權威教育型,規定子女應該這樣、那樣。要子女照父母期望去做,沒有個人思想、選擇自由,屬於嚴父嚴母型。

造成子女反應是:孩子容易產生消極,缺乏自我保護,焦慮、害怕上學,挫折忍受度低,缺乏責任感,缺乏自信,這類孩子屬於溫室小花、溫室草莓,嚴重者導致憂慮症、厭世。

2.放縱型:這類父母對子女要求一切都好,都同意,順子女意思,就是一般人所稱的慈父慈母型,或是溺愛子女型。

造成子女反應是:孩子容易產生自我中心,與現實脫節,缺乏自制力,頑劣任性,無法遵守團體規範─小霸王型。基本生活能力不足─造成生活白痴型。

現在的孩子得天獨厚,享受豐富的社會資源,但是缺少感恩的心,父母給得越多,情況越糟糕,孩子的行為是父母的投影,現在父母的愛,變成是溺愛,「易開罐」的愛,廉價、易開、到處都有,喝完即丟,孩子絲毫不會珍惜。

有一個父親開計程車,每天吃白開水配饅頭過日子,收工回家不忘帶一隻雞腿回家給兒子補充營養,於是有一天病倒了,母親把那隻雞腿要給父親吃,卻換來兒子給了一巴掌,兒子認為雞腿是自己的,不該給父親吃。

3.中庸型:這類父母對子女是有條件同意型,屬於慈父嚴母或慈母嚴父型,一黑臉一白臉。(一個爸爸打罵、一個媽媽惜惜)。

造人子女反應是:子女平時居家生活能有規矩、按部就班,父母和孩子約法三章,就學業成績表現,平日家事幫忙分工,提出獎懲制度。

        以上三種管教方式,以第三種中庸型最好,孩子有規範可依循,父母對孩子有限度關心,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學習能力。

        E世代如何教養兒童,可以從以下五個方向著手:一、設立兒童讀經班,二、養成閱讀好習慣,三、培養健全的體魄,四、教導正確的觀念,五、做家事、打工,體會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嚞讀經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