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積極引導孩子自助之前~

我們得先培養本身的耐心--耐心等待孩子成長並包容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缺失

讓孩子懂得在實做中學習、在挫折(錯誤)中成長.....

 

所以...當孩子努力扣著釦子,卻把釦子扯壞、努力穿衣服,卻穿反了、自己穿好鞋,卻左右腳不分時,

我們要能容忍這些小缺點,提醒自己勿用大人的成熟度與行為能力來要求孩子....不然將適得其反.....

 

在我們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後,就可以運用以下原則來幫助我們的寶貝學習自助!

1.給孩子機會 → 任何學習都需要時間與機會,因此,千萬別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

  讓他盡量多方面的嘗試,體驗不同的生活經驗,才能從中培養出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必事事靠人幫忙!

  剛開始,您可以在設定的範圍內讓孩子進行自主式的選擇!

ex:外出前,依要參加的場合與當日的氣候選擇幾套適合的衣服,讓孩子自己選擇他想穿的一套,

       慢慢用這種方式培養孩子逐漸依賴自己、享受自己決定的樂趣!

2.積極的鼓勵 → 成熟如我們,很多時候都還是很需要別人的肯定及鼓勵,何況是孩子呢?

   因此若孩子在主動探索或是學習自己動手的過程當中,我們能多用積極的態度,肯定孩子,

   相信也是推動孩子設法解決自己問題的一大動力!

3.適當的讚美 → 當孩子獨立完成某件事時,您不妨針對事情給予適當的讚美!

    讚美時一定要告訴孩子我們是因為他做了哪件事情有進步或是獨立完成或是做的非常認真.......

   而非只是告訴孩子:你好棒....這樣孩子會不知道你說的好棒是指他做的哪件事?

   而父母親真心且明確的讚美,往往能帶給孩子莫大的滿足,使他更樂意學習自己動手!

4.重複提示 → 越年幼的孩子很容易分心,若是父母希望孩子能自己動手做的事情,

   除了事先提示他、告訴他怎麼做之外,還必須不斷的重覆及強調以加深其印象!

5.充分的自由 → 既然想讓孩子學會自己動手,那就不要限制他,放手讓他做!

    而且當孩子十分投入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不要干涉或中途打斷他,給他充分的自由與時間完成。

   一方面可以培養專注力、也能讓孩子體會出自己動手完成一件事情的成就感。

6.適當的幫助 → 我們要讓孩子凡事靠自己,但畢竟孩子的能力有限,有時也需要我們適時的協助!

    ex:要讓孩子自己洗手之前,我們先告訴孩子

   *水龍頭的開關方式  *洗手的肥皂用完要放回皂盒   * 擦手的毛巾掛置何處 

   ***最重要的是示範一次正確的洗手流程****接著就讓孩子在我們的陪伴下自己練習一次

   父母每次的陪伴.直到確定孩子會做為止!

7.趣味化的引導 → 當孩子出現不願配合的時候,父母不妨運用一點技巧!

     ex:孩子挑食不愛吃蔬菜所以不肯自動去吃飯,

    我們可以講個愛吃蔬菜的聰明小白兔的故事來鼓勵孩子多吃青菜並提到多吃青菜的好處!..等等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父母不只單單扮演一種角色,

有時需當旁觀者,守護在一旁讓孩子在嘗試中成長!

有時必須是支援者,再孩子遇到挫折,困難時提供適當的幫助!

更多的時候父母是個引導者,引領孩子進行學習與思考,讓寶貝有自信的邁向自主又自助的人生!

 

本文部份文字節錄自信誼基金會出版的育兒錦囊集裡(怎樣幫助孩子不依賴一文)

慧育精典書院誠摯的與您分享教養寶貝的好文章~~

 

by  rit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嚞讀經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