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茶藝館到處林立,可見現代人對茶的興趣之高,喝茶是一種藝術。能與三五好友一起泡好茶,品好茶,並在品茶當中,談玄論妙,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泡茶的學問,更是百家齊放。茶葉又分春茶、夏茶、秋茶、冬茶。東邊山陽面的茶,西邊山陰面的茶,早上摘的茶,下午摘的茶。與《易經‧乾卦‧文言》所說的:「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相應。」

        茶文化之興起,大約四千多年前,古人已開始利用茶葉,這從《神農本草經》的記載可以得到印證。從古文獻中可知最早記錄茶的,大多是四川人,如漢代成都人司馬相如所撰寫的《凡將篇》中,就有茶的記載,而王褒的《僮約》一文則是最有價值的茶葉文獻。從這些記載中可知茶葉在西漢已成為上層士大夫的日常飲料。至漢代末年,茶開始走出貴族的圈限,流入市井閭里的庭戶。據《三國志》載,東吳時期已有不少人將茶煮為「茗粥」。而南北朝之後隨著各民族大融合,飲茶的習慣由南而北延伸,北方人也開始有飲茶的嗜好。

        古代飲茶風氣的普及是在唐代。這一點與佛教的興盛有關。唐人封演在《封氏聞見錄》中記載:「開元中,泰山靈岩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可知當時從貴族、士大夫到僧人,市井庶民,愛好飲茶之風與日俱增。

        飲茶風氣大推廣,才有了第一部研究茶的專著《茶經》的出現。《茶經》的作者是唐代中葉的陸羽,在他去世之後,被民間尊為「茶神」,並建祠塑像供奉。

        中唐以後茶風興盛,可以說已至全民皆飲的地步,這種文化現象,又為當時的詩人,提供了最佳創作題材。這使得唐代有至少六百多首茶詩的豐碩成果。

        如李中《獻中書韓舍人》:「丹犀朝退後,靜院即冥搜。盡日卷帘坐,前鋒當檻秋,烹茶留野客,展畫看滄洲。見說東林夜,尋常秉燭遊。」〈《全唐詩‧獻中書韓舍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嚞讀經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