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為了鼓勵學生鑽研學問,如果想達到精深的境界,必須靠自己去理解、融會貫通,進而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思想系統。

        於是他又在課堂上一再強調:「鑽研學問想要達到精深的境界,必須依循正確的方法去培養,使自己對學問能有所體悟;自己有所體悟之後,就能掌握學問的重點;能掌握學問的重點,再慢慢地累積;累積久了,就能運用自如,得心應手。」

        「老師只能把基本方法教給學生,卻沒辦法傳授全部學問的精華,如果想要獲得學問的精華,必須靠學生自己掌握基本方法之後,自己去琢磨思考,深入理解,融會貫通,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就像是學木工、學造車一樣,老師只能傳授學生基本的木工和造車的知識,想要做得更精美、更有創意的產品,完全必須依靠學生自己去創新和研發!」

經嚞讀經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天,在課堂上孟子為了彰顯儒學規模的宏大精深,他又發揮「譬喻說理」的長才,滔滔不絕的說:「孔子的學說是宏大精深的,它就像太陽和月亮一樣有耀眼的光輝,即使是很微小的間隙也能照射到。它又像大水一樣,只要是低漥的地方,一定注滿所有的地方,才往前流去;接觸過孔子學說的人,如果再讓他去接觸其他的學說,他一定會覺得還是孔子的學說比較精深博大。就像是:孔子登上東山後,就會覺得魯國變得很小;以此類推,當你登上泰山以後,就會覺得天下變小了;當你看過大海以後,就不會喜歡其他小河、小溪。」

        「要登山,就要登上最高峰;登上最高峰,才能看盡天下奇景。要觀賞水,就要看大海;看了大海,才能體會滾滾波濤的雄偉。君子立志行道,一定要行大道;要行大道,就要研究聖人的學說。」

 

經嚞讀經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孟子為了勉勵齊人高子了解:一個人的學業、品德和情操,都是靠經常砥礪涵養而來的。

        孟子說:「山坡或路間小路,如果有人常常行走,而且是天天走,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就會形成一條通路;如果隔了一段時間沒有人走,這些山路就會雜草叢生。相同的,人原來就存有善良的心,有仁義理智的心,如果不常常去思考、去存養,日子久了,『仁』的本性會被泯滅掉。所以我們應該時時去存養它、擴充它,而且要長久的去做,時間久了,自然可以成為仁人君子。」

本篇故事出自於《孟子‧盡心下‧第二十一章》

經嚞讀經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天,孟子和學生討論了一個很嚴肅的主題:捨生取義,他用很嚴謹的態度、適切的言辭與祥和的口氣,詳詳細細的分析,學生也專心致志的聽著。

        孟子說:「是我所喜歡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歡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擁有,我寧願捨去魚,而選擇熊掌。生命,是我所珍惜得;義理,也是我所珍愛的,如果一定要做選擇的話,我會選擇義理,願意為堅持義理而犧牲寶貴的生命。」孟子先做了一個開頭,學生只是靜靜的聽著,一點聲音也沒有。

        孟子又接著說:「為什麼我在面對必須做選擇時,會為了堅持真理而願意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呢?因為我堅信宇宙間的真理,以及人的品格、節操和尊嚴,這些都是比生命重要的。」

經嚞讀經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滕文公在做太子時,曾經出使楚國。文公在由楚國返回宋國國都時,孟子也剛好來到楚國,兩人會面之後,彼此交換意見,孟子趁會面的機會,暢談堯舜的王道思想、仁民愛物的政治主張,以及人性本善的道理。孟子對滕文公的印象很好,會談即將結束前,還勉勵滕文功效法堯、舜、文王和周公,希望滕文公將來即位後,也能施行仁政,滕文公也非常看重孟子,文公之於孟子,猶如伯樂之於千里馬一樣,二人惺惺相惜之情,已在彼此的言談中表現出來。

        西元前三二五年,滕文公的父親滕定公去世後,滕文公即位。文公立即派他的老師然友,到鄒國去向孟子請教,如何辦理父親的喪事;雖然當時有人反對滕文公這樣的作為,但是滕文公仍然堅持採用孟子的方法。文公不僅奉孟子和弟子為上賓,並且虛心地向孟子請教如何治國。

        孟子希望自己的理想能在滕國實現,因此他盡心的勸文公實行仁政,並且經常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和仁道思想,給文公參考。

經嚞讀經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26 Sat 2012 10:11
  • 天吏

有一天,孟子和學生在討論:「什麼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奉行天命』的統治者?」

        當在座的學生都發表各自的看法後,孟子笑了笑說:「如果能夠做到以下五項要點,才能稱得上是奉行天命的統治者!

        第一點:要尊敬賢良的人,重用有才能的人,他們都能夠發揮各自不同的才能,使政治漸漸清明、百姓的生活逐漸改善;他們看到國君重用他們,也看到自己的理想有施展的機會,他們會很喜歡在朝廷為官。

經嚞讀經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天,學生公都子臉上充滿憂鬱的神情,無精打采的走到孟子的面前,孟子看到公都子神情怪異,主動問他:「你到底怎麼了?」

        公都子聽到老師在問他,他滿臉困惑的回答:「老師!很多人都認為你很喜歡和別人辯論......?請問老師有這回事嗎?」

        孟子看了看公都子,理直氣壯的說:「我哪裡是愛辯論呀!我也是不得已的呀!」

經嚞讀經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孟子所處的戰國時代是一個爾虞我詐的時期,不僅百姓生活困苦、人心惶惶,而且人與人之間你騙我、我防你,大國併吞小國,戰禍連年。他對這個時代有深切的體悟,想把這項寶貴的經驗告訴學生,希望學生有所警惕,就藉著這則故事來提醒他們─驕其妻妾。

        齊國有一個人,娶了兩位太太,一位是大老婆、一位是小老婆。他每次外出後,一定是吃飽了、喝足了,才回家。每當他回到家時,大小老婆覺得很奇怪,就好奇的問:「你跟誰在一起呢?」

        他很自然的回答:「我跟東村的某一位富豪在商討一件事,他就以豐盛的酒宴招待我,你看我喝酒喝到臉紅了。我都是跟地方上的士紳在交往!」

經嚞讀經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天,徐辟和孟子在聊天。徐辟很有禮貌的問孟子:「孔夫子曾經多次稱讚水:『水啊!水啊!』水到底有什麼神奇性,孔子會這麼稱讚水呢?」

        孟子覺得徐辟問得很好,不加思考的說:「有源頭的泉水滾滾奔湧,不分白天和黑夜,一定會把所有低漥的地方注滿,然後又繼續向前奔流,最後流向四海,有本源的水都是這樣,孔夫子就是取這個特點。沒有本源的水,只有七、八月間雨水多時,才把大小溝渠都注滿了,可是不久之後,就會乾枯,其他的月份都是乾河期,都沒有充足的水供人民使用。」

        「由此來類推:一個人的名聲如果超過了實際的情況,正像沒有源頭的水一樣,難以持久;一位有德的人是很瞧不起這種言過其實的人。」

經嚞讀經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天,孟子閒來無事,一個人盤坐在書房裡,一個人自言自語,而且不斷地感嘆:「為什麼國君都不聽忠臣的勸諫?為什麼現在的國君這麼不明事理呢?唉......。」

        這時候,剛好有兩位學生經過,他們看到老師獨自一個人在書房內自怨自艾,他們就往老師的書房走去,想要和老師聊天。

        孟子看到學生走了進來,馬上向他們招手,要他們進來,當他們也盤坐好了以後,孟子以非常感嘆的口氣說:「假如這裡有一根很容易生長的植物,讓它一天曬太陽,接下來又讓它受凍受寒十天,你們認為他們會長得好嗎?」

經嚞讀經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